如斯蒂芬盖斯在书中《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所言:完美主义者具有六种表现形式分为:整体上的完美主义、过高期待、纠结不放、认同需求、过失担忧、行动顾虑。
完美主义与拖延中息息相关。拖延症(即滞留在思考阶段的状态)的虚假好处是,它维护了完美的幻想。完美主义是一台制造接口的机器,只要建立了完美的标准,实现与否似乎就变得不再重要。
金句摘抄
自信是指一种能勇敢进入未知境地并相信自己能全身而退的状态。自信是对自己的肯定,自信的人相信自己虽然不能永远做出最佳决定。但始终能做到随机应变。
最终成功的刃都不是那些第一次尝试就成功的人,而是那些经历过挣扎但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不纠结于是否做的正确,重点是做了就比不做强。
如果你成了一名真正的不完美主义者,随机应变也会变成你的武器,也就是说,你的努力会让自己化险为夷。者不就是人生的关键吗?行动起来,随机应变,转危为安。比起原地不动,非要等到有了十足把握才有所为,随机应变才更令人兴奋,成效也更为显著。
人们把犯错看成一种倒退,但是对拥有二进制思维模式的不完美主义者来说,在向”1“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犯的所有错误都可以接受。
如果你天生害羞,我可以再给你加一条规则:每当你觉得自己应该与人交际但又心生恐惧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站在对方面前,对着他/她说法。你可能结结巴巴的,显得很傻,但你做了重要的事——练习。
在实际操作中,调整你的自信标准和建立数字目标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主要区别在于关注的焦点不同——前者是为了提高自信,而后者是为了减少恐惧。
活出真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介意你表现的人对你而言并不重要,而对你真正重要的人根本就不介意你的表现。
过失是人类无法摆脱的特质,请务必接受你的过失:毕竟,最宝贵的经验往往都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即使是致命的过失,至少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前车之鉴。
尴尬根本不会对别人造成任何困扰。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太循规蹈矩了,即使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我们也不敢尝试做会带来尴尬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把握发表精彩的演讲,那么其实没有任何心理建设能够改变这一点。你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有所改善。而与此同时,你还能做些什么呢?你可以先让自己建立另一种自信,那就是你一定能发表一场糟糕或普通的演讲的自信,这件事对你来说不在话下。
如果有些事情依赖偶然因素,一定要固执地坚持尝试。
通往卓越的路一开始都崎岖不平,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潜意识中经常通过自我设限绕开颠簸的道路,假装真存在一条平坦的上升通道。
HOW TO DO
过失担忧
- 成绩日志:只需要几分钟,你就能记录下自己做了那些好事,有了哪些成长。那些受冒牌者综合征困扰的人很难从内心认可自己的成绩,把成绩写下来的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你在内心切实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 二进制思维:培养二进制思维,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走出去收获胜利。二进制思维就是将脑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模式。人们把犯错看成一种倒退,但是对拥有二进制思维模式的不完美主义者来说,在向”1“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犯的所有错误都可以接受。
- 从小的成功做起:创建并坚持微习惯,让日常的成功简单到无法拒绝。如果成功比失败还简单,那你就总会成功了。
- 分阶段成功:每天早晨一起来,不要想着当天要取得多大成就,想想你可以如何取得进步,而且不论多小的进步,你都应该好好珍惜。要把成功视为一步步实现的成就。成功是一个个进步的积累。
行动顾虑
- 拒绝预设:我们总会对新鲜事物有顾虑,因为对其缺乏把握。在尝试之前,你确实不知道情况会如何,但是我们的预设常常是错误的,特别是对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如果你对要做的事情有顾虑,并预设出了消极前景,那么就把它们逐一记录下来。一定事先就想好在哪里做记录,否则这件事就会不了了之。完成这一步骤后,你就可以开始行动了,并在实践中把真实的结果与预设进行对比。
- 快速决策:使用排除法,把其他选择逐一划掉,做到在10秒钟内完成选择。其次,对于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的事情,直接去做,去行动,而不是思考去浪费脑力。
- 分析风险、回报与可能性:从发生最糟结果的可能性到最好结果的可能性。一旦把想法写下来,你就可以轻松地对决定作出判断。
整体上的完美主义
- 改变你的关注重点:
- 忽略结果,关注自己的投入。
- 忽略问题,关注自己在问题条件下取得的进步。如果你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就把重点放在解决的过程上。
- 忽略他人看法,关注内心真实想法:你到底想成为谁,想做什么。
- 不纠结于是否做得正确,重点是做了就比不做强。
- 忽略失败,多想想成功。
- 忽略所谓时机,多想想任务本身。
- 遵循不完美主义者的过程思维:用不完美主义者的过程思维思考当天的计划,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过程的五个阶段(思维、决定、行动、转变、结果)都能接受不完美的结果,那你当天的整体计划将取得怎样大的进展。
过高期待
- 调整自身预期:可以提高自己的总体预期,降低自己的具体预期。更好的选择是彻底放弃预期,保持随机应变的心态。这样做并不会影响你享受生活中发生的好事,只会帮你为消极结果做好心理准备。请在整体上保持乐观态度,不把希望寄托在任何具体事项上——只有这样,在遭遇不完美时,你才能做到随机应变。
- 正确判断是否足够:在你受到完美主义困扰的具体问题上,判断一下今天做到什么程度就足够了;不要让周围盛行的”永不满足“的心态成为你的座右铭。
- 降低标准:降低标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培养微习惯,这种训练可以让你明白任何行动都有其意义,不会因为太小、不够完美就毫无价值。这种思考方式还可以从更深的层次影响你的期待,因此长此以往,你在潜意识中就能开始慢慢接受小的进步和成功。过高期待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让你不作为。
- 关注过程:努力关注过程,忽视结果。思考一下当天的哪个任务是最让你头疼的,然后把它拆分成一个又一个具体可行的步骤。
纠结不放
- 接受现实:认清过去已无法改变的事实。
- 采取行动:直接针对纠结心态采取行动。身体行为对心理可以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 分清意外与失败:面对意外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尝试。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的“失败”不过事出偶然,那你就会放自己一马,让自己放下包袱,从头再来。所谓失败,指的是责任完全在于自己的情况——比如绊了一跤,调制饮料是放错了比例,拼错了单词等。而所谓意外,则包含了他人的因素,特别是当决策权在他人手中的时候——比如请客吃饭时出了问题、向上司要求加薪未果、参加《美国偶像》比赛失利、写作成绩不理想等。
- 改进自我对话方式:从内心深处改变“本应该”的心态,用“本可以”取而代之,相信其实还有其他可能性。“本应该”反映的是你对过去愧疚的心态,而“本可以”测预示着未来还有其他机会。你的自我对话对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游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最容易实现的改变,却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你的人生。
- 计时器介入法:使用计时器提醒自己做一件事,这件事要么能直接带来进步,要么能让你忘记纠结。要积极行动起来。不论你在为何事纠结,积极行动都是解决之道。你越是积极投入当下生活,就越没时间纠结。——番茄工作法。
认同需求
有认同需求意味着你无法接受自己或对自己缺乏自信(特别是在社交场合)
- 化学法:在任何需要自信的场合,提前用”充满力量的姿态“站立两分钟,即伸展身体,神之双臂或保持叉腰的姿势。如果是坐姿,你可以伸出两臂扣在后脑勺,肘部朝外。(睾酮指标上升20%,而皮质醇指标则会下降25%)
- 假装自信:要想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保证每天至少假装自信一次(哪怕你当时的感觉完全相反)。即使感觉不自信,也要”假装“自信,用自信的方式行事。你可以做的夸张一些,你会惊喜地发现,对方会认为你就是这么自信。
- 调整参照标准:对你望而却步或感到力不从心的任务,把参照标准降到你能驾驭的水平。人们之所以不自信,就是因为他们预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评判标准。一旦放弃预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那你就能更好地做自己,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自信的气息。
- 叛逆练习:每天至少做一件违背社会默认规范或预期的叛逆行为。这些有象征意义的小举动包括大声歌唱、在公共场合卧倒、主动与陌生人攀谈等,这些动作都可以告诉外界和你自己,你的生活,你可以自己做主。
发表回复